📓 线性代数

第一章 矩阵

1.1 矩阵的基本概念

1.1.1 矩阵的概念

m×n个数aij(i=1,2,,m;j=1,2,,n)按一定次序排列成mn列的表:

A=(a11a12a1na21a22a2nam1am2amn)m×n

可记作(aij)(aij)m×nAm×n.

对于元素aijij分别叫做aij行指标列指标

元素都是实数的矩阵称为实矩阵,元素是复数的矩阵称为复矩阵

1.1.2 几种特殊矩阵

方阵

行列数相同,即m=n的矩阵为方阵。

方阵从左上到右下为主对角线,从右上到左下为次对角线。非方阵的矩阵没有对角线。

向量

一个1n列的矩阵A1×n=(123)可以称为一个行矩阵行向量

一个m1列的矩阵Am×1(123)可以称为一个列矩阵列向量

零矩阵

一个矩阵的所有元素均为0,称为零矩阵,记为O.

两个零矩阵不一定相等,因为类型不一定相同,如O1×2O2×3.

对角、数量、单位矩阵

除主对角线外其它位置元素都为0的矩阵称为对角矩阵:

Λ=(a11a22...amn)=diag(a11,a22,...,amn)

这些位置上的数字都相同,称为数量矩阵:

A=(aaa)=diag(a,a,,a)

这些位置上的数字都为1,称为单位矩阵:

En=In=(11...1)n×n=diag(1,1,...,1),也可写作EI.

三角矩阵

若一个方阵的主对角线下(上)面的元素全为零,则此矩阵称为上(下)三角矩阵。

E.g. 上三角矩阵 (123045006) 下三角矩阵 (100230456)

行列阶梯矩阵

若有一个矩阵A=(aij)m×n中各非零行的非零首元的列指标随着行指标的增大而严格增大,若有零行零行均在非零行下方,则此矩阵称为行列阶梯矩阵。

E.g. (120100350000)

行最简形矩阵

若有一个行列阶梯矩阵的每个非零行的非零首元均为1,并且此非零首元所在列的其余元素均为零,则此矩阵称为行最简形矩阵。

E.g. (110100130000)

 

1.2 矩阵的基本运算

1.2.1 矩阵的线性运算

矩阵关系

同型矩阵:两个矩阵的行数和列数都相等。

A=(aij)m×nB=(bij)m×nAB为同型矩阵。

矩阵相等:两个同型矩阵的对应位置的元素均相等。

aij=bijAB矩阵相等,记为A=B.

矩阵加法

类型相的矩阵才能相加,矩阵的相加即对应位置元素相加。

设矩阵A=(aij)m×nB=(bij)m×nC=A+B=(aij+bij)m×n.

A=(aij)m×n称为A的负矩阵,A+(A)=O.

矩阵加法具有交换律、结合律。

任何矩阵加零矩阵O后不变。

矩阵数乘

数乘k即所有元素乘以系数k

设矩阵A=(aij)m×nkA=(kaij)m×n.

数乘的性质:

(k+l)A=kA+lA

k(A+B)=kA+kB

k(lA)=(kl)A

1A=A

1.2.2 矩阵的乘法

矩阵相乘

只有左边矩阵A的列数等于右边矩阵B的行数时,乘积AB才有意义。

两个矩阵相乘,结果矩阵的行数为左边矩阵的行数、列数为右边矩阵的列数。

设矩阵A=(aik)m×sB=(bkj)s×nC=AB=(cij)m×n,其中

cij=k=1saikbkj.

Am×sBs×n=Cm×n“中间相等,取两头”

运算律

结合律(AB)C=A(BC).

分配律A(B+C)=AB+AC(B+C)A=BA+CA.

数乘系数位置可变k(AB)=(kA)B=A(kB).

没有交换律

AB=O不能推出A=OB=O. 两非零矩阵的乘积也可能是零矩阵。

可交换

如果AB=BA,我们称AB可交换。

AB为同阶对角矩阵时,有AB=BA.

AB=A+B,则BA=A+B. 证明:AB=A+BABAB+E=E (AE)(BE)=EAE 可逆且(AE)1=BE.

矩阵相乘可交换的情况:

AB为同阶对角矩阵

AB中有一个为数量矩阵

AAAA1

乘特殊矩阵

左乘或右乘零矩阵,结果得零矩阵。

左乘或右乘单位矩阵,结果不变。

乘对角矩阵

左乘对角矩阵,相当于每一行乘以对应元素;右乘对角矩阵,相当于每一列乘以对应元素。

(d1d2dm)(a11a12a1na21a22a2nam1am2amn)=(d1a11d1a12d1a1nd2a21d2a22d2a2ndmam1dmam2dmamn),
(a11a12a1na21a22a2nam1am2amn)(d1d2dm)=(d1a11d2a12dma1nd1a21d2a22dma2nd1am1d2am2dmamn).

特别的,若AB为同阶对角矩阵,其乘积AB仍为对角矩阵,且有

(a11ann)(b11bnn)=(a11b11annbnn).
矩阵的方幂

k2,定义Ak=AAAAk,称为Ak次幂。要求A为方阵。

定义A0=E.

A的方幂总是和A类型相同的方阵。

AkAl=Ak+l

(Ak)l=Akl.

(AB)kAkBk未必相等。原因:无交换律。

矩阵多项式

f(x)=amxm+am1xm1++a1x+a0称为关于xm次多项式(am0)。

定义f(A)=amAm+am1Am1++a0E,称为矩阵Am次多项式(am0)。

AkAlAkE都是可交换的,故矩阵多项式也可交换,即φ(A)f(A)=f(A)φ(A).

B=f(A),则AB=BA.

B=f(A)C=g(A),则BC=CB.

AB=BA时,有二项式定理(A+B)n=i=0nCniAiBni.

1.2.3 矩阵的转置

转置

Am×n=(a11a1nam1amn)m×n,记AT=(a11am1a1namn)n×m,称为矩阵的转置。

原来的行成为现在的列,原来的列成为现在的行。

转置的性质

(AT)T=A

(A+B)T=AT+BT

(kA)T=kAT

(AB)T=BTAT

对称矩阵与反对称矩阵

满足AT=A的矩阵叫对称矩阵,关于主对角线对称的数字相同。

E.g.(112154248).

满足AT=A的矩阵叫反对称矩阵,关于主对角对称的数字相反,主对角线上数字均为0。

E.g.(012104240).

任何一个n阶方阵都可以表示成一个对称矩阵与一个反对称矩阵之和。

A=12(A+AT)+12(AAT)

[12(A+AT)]T=12[AT+(AT)T]=12(A+AT),为对称矩阵;

[12(AAT)]T=12[AT(AT)T]=12(AAT),为反对称矩阵。

对称矩阵的逆矩阵仍为对称矩阵,即若AT=A,则(A1)T=A1.

 

1.3 分块矩阵

1.3.1 基本概念

E.g. A=(1210010100210003)=(1210010100210003)=(A1E2O2A2)

其中A1=(1201)A2=(2103).

用一些横线和纵线把矩阵A分成s×t个“小矩阵”,得到的形如(A11A1tAs1Ast)的矩阵,这种形式的矩阵称为分块矩阵。

1.3.2 常见分块矩阵

按列分块

Am×n=(α1, , αn),其中αj称为A的列向量。

按行分块

Bm×n=(β1βm),其中βi称为B的行向量。

分块对角矩阵

若分块矩阵主对角线上都是方阵,对角线之外均为零矩阵,则称为一个分块对角矩阵。

1.3.3 基本运算

分块矩阵的加法

分块矩阵A=(Akl)s×tB=(Bkl)s×t的对应子块AklBkl均为同型矩阵时可以相加,且有A+B=(Akl+Bkl)s×t.

分块矩阵的数乘

λ是一个数,λA=(λAkl)s×t.

分块矩阵的乘法

两个分块矩阵和分块矩阵的每个小块都要满足矩阵能够相乘的条件,即左矩阵的列数=右矩阵的行数。若左矩阵列的划分和右矩阵行的划分匹配,分块矩阵可以相乘并应用普通矩阵相乘的规则。

设矩阵A=(Aij)r×sB=(Bjk)s×tC=AB=(Cik),其中

Cik=m=1sAimBmk.
分块矩阵的转置

A=(A11A12A1tA21A22A2tAs1As2Ast)AT=(A11TA21TAs1TA12TA22TAs2TA1tTA2tTAstT).

要将分块转置,也要将分块换成它自身的转置。

 

1.4 初等变换与初等矩阵

1.4.1 初等变换

线性方程组

有线性方程组{x+2y=13x+4y=2,

可写作(x+2y3x+4y)=(12),即(1234)(xy)=(12).

A=(1234)X=(xy)β=(12),则方程组可记为AX=β. ——方程组的矩阵形式

还可写作x(13)+y(24)=(12).α1=(13)α2=(24)β=(12),则方程组可记为xα1+yα2=β. ——方程组的向量形式

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:高斯消元。

初等变换

来源于解线性方程组的高斯消元法。

初等变换分为初等行变换初等列变换,包含对换变换倍乘变换倍加变换

对换变换Am×nrirjBm×nAm×ncicjBm×n.

倍乘变换Am×nkriBm×nAm×nkciBm×n. 不能用0倍乘

倍加变换Am×nri+krjBm×nAm×nci+kcjBm×n.

矩阵等价

如果矩阵A经有限次初等行变换变成矩阵B,就称矩阵AB行等价,矩阵A经有限次初等列变换变成矩阵B,就称矩阵AB列等价。

若矩阵A经有限次初等行变换变成矩阵B,就称矩阵AB行等价,记作ArB.

若矩阵A经有限次初等列变换变成矩阵B,就称矩阵AB列等价,记作AcB.

若矩阵A经过有限次初等变换化为B,则称AB等价,记作AB.

矩阵等价的性质:

反身性 AA.

对称性 ABBA.

传递性 ABBC,则AC.

判断矩阵等价,最好先把矩阵用初等变换化成一种“标准形式”,然后再判断是否等价。

用初等变换化简矩阵

等价标准形:Em×n(r)=(Er×rOr×(nr)O(mr)×rO(mr)×(nr)).

任何一个矩阵都可以经过有限次初等行变换,化为行列阶梯矩阵(不唯一)。

任何一个矩阵都可以通过有限次初等行变换,化为行最简形矩阵(唯一)。

任何一个矩阵都可以经过有限次初等变换化为等价标准形(唯一)。

1.4.2 初等矩阵

三种初等矩阵

对换矩阵:交换单位矩阵的第i行(列)与第j行(列)得到的矩阵,

E(i,j)=(1101ij111ji011).

倍乘矩阵:用不为零的数k去乘单位矩阵的第i行(列)得到的矩阵,

E(i(k))=(11kii11).

倍加矩阵:将单位矩阵的第j行(i列)乘以常数k加到第i行(j列)得到的矩阵,

E(i,j(k))=(11kij11).

初等矩阵与初等变换

对换变换 ArirjB,则B=E(i,j)A. AcicjB,则B=AE(i,j).

倍加变换 AkriB,则B=E(i(k))A. AkciB,则B=AE(i(k)).

倍乘变换 Ari+krjB,则B=E(i,j(k))A. Aci+kcjB,则B=AE(i,j(k)).

初等行变换相当于把相应的初等矩阵乘在左边,初等列变换相当于把相应的初等矩阵乘在右边。

“左乘行,右乘列”

标准分解

当且仅当PsP2P1A=BAB行等价;当且仅当AQ1Q2Qt=BAB列等价。PQ均为初等矩阵。

当且仅当PsP2P1AQ1Q2Qt=BAB等价,PQ均为初等矩阵。

即:PAQ=BPQ均为可逆矩阵。

A的等价标准形为Em×n(r),则存在可逆矩阵Pm×m和可逆矩阵Qn×n,使得A=PEm×n(r)Q,称为A的标准分解。

标准分解不唯一

 

1.5 方阵的逆矩阵

1.5.1 逆矩阵的概念

可逆运算

设有n阶方阵A,存在n阶方阵B使得AB=BA=En,则称A为可逆矩阵,BA的逆矩阵,记为B=A1.

可逆矩阵的逆矩阵是唯一的

若不存在这样的B,则说A不可逆。

矩阵可逆的判定

对角阵可逆当且仅当对角元均不等于0.

等价标准形矩阵En×n(r)可逆当且仅当r=n.

若干个可逆矩阵的乘积矩阵仍然可逆。

矩阵可逆的性质

(A1)1=A

(AT)1=(A1)T

(kA)1=1kA1

(AB)1=B1A1

1.5.2 初等矩阵与可逆矩阵

初等矩阵都可逆,初等矩阵的逆矩阵仍然是初等矩阵。

方阵A可逆,当且仅当A可以写成有限个初等矩阵的乘积。

AB等价,则A可逆当且仅当B可逆。

1.5.3 用初等变换求逆矩阵

求逆矩阵的方法
  1. 用定义

    A×B=E,或B×A=E,则A可逆,且BA的逆矩阵。

  2. 用初等变换解矩阵方程

    An×nX=En×n,则X=A1.

    XAn×n=En×n,则X=A1.

    (A,E)(E,C),则A1=C.

    (AE)(EC),则A1=C.

  3. 用伴随矩阵

二阶矩阵的逆矩阵公式:(abcd)1=1adbc(dbca)

解矩阵方程的方法

An×nX=En×n,左右同乘PAX=PE.

构造分块矩阵(AX,E),可以写作(A,E).

进行行变换,P1(AX,E)=(P1AX,P1E)P2(P1AX,P1E)=(P2P1AX,P2P1E)

最终转化为(EX,C)的形式,可知EX=CX=C. 得解。

对于方程XAn×n=En×n可以用同样的方法:构造分块矩阵(XAE),可以写作(AE).

(AX,B)(CX,D),则AX=BCX=D同解;

(XAB)(XCD),则XA=BXC=D同解。

X同样可以省略不写。

 

1.6 方阵的行列式

1.6.1 行列式的定义

行列式

设方阵A=(a11a12a1na21a22a2nam1am2amn),用记号|a11a12a1na21a22a2nam1am2amn|表示A的行列式,记作DDndetA|A|.

一阶方阵的行列式|a11|=a11.

对角线法则

n=2时,|a11a12a21a22|=a11a22a12a21.

n=3时,|a11a12a13a21a22a23a31a32a33|=a11a22a33+a12a23a31+a13a21a32a13a22a31a12a21a33a11a23a32.

行列式中一共有 n! 项,一半的项为正、一半的项为负,每一项都是n项相乘。

对角线法则适用于二阶行列式和三阶行列式。

高阶行列式

n级排列:由n个自然数1,2,,n按任意次序排成一列所得的n元数组。注意:n级排列不能缺数。

n级排列一共有n!种。

逆序数:大数排在小数前面的情况总数。如τ(2,1,3)=1τ(3,2,1)=3.

逆序数为偶数的叫偶排列,逆序数为奇数的叫奇排列

τ=0的排列法为自然排列或标准排列。

排列中发生一次对换,排列的奇偶性反转一次。

奇排列对换成标准排列的对换次数为奇数,偶排列对换成标准排列的对换次数为偶数。

高阶行列式

D=|a11a12a1na21a22a2nan1an2ann|=i1,i2,,in(1)τ(i1,i2,,in)a1i1a2i2anin

其中i1,i2,,in表示对所有n级排列i1,i2,,in求和,τ(i1,i2,,in)是排列的逆序数。

行标为标准排列,列标为所有排列情况,符号为列标排列的奇偶性决定。

这里是行列式按行展开。操作过程中的行列互换即为按列展开。

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表达式中的项,充分必要条件是:i1,i2,,in互不相同,且j1,j2,,jn也互不相同。即i1,i2,,inj1,j2,,jn都是n级排列。该项的符号是:(1)τ(i1,i2,,in)+τ(j1,j2,,jn).

三角行列式

上三角行列式Dn=|a11a12a1n0a22a2n00ann|=a11a22ann

下三角行列式Dn=|a1100a21a220an1an2ann|=a11a22ann

对角形行列式Dn=|a11a22ann|=a11a22ann

对角形行列式可视为上三角或下三角的一种。

注意,上三角行列式、下三角行列式、对角形行列式都是关于主对角线两侧的差异。

关于次对角线两侧差异的“山寨三角形”,前面需要加上符号项1τ(n,n1,n2,,1)=1n(n1)2.

次对角线上三角Dn=|a11a1(n1)a1na21a2(n1)an1|=(1)n(n1)2a1na2(n1)an1

次对角线下三角:Dn=|a1na2(n1)a2nan1an2ann|=(1)n(n1)2a1na2(n1)an1

初等矩阵的行列式

由三角行列式、行列式对换变换的性质可得:

|E(i,j)|=1

|E(i(k))|=k

|E(i,j(k))|=1

1.6.2 行列式的性质

转置

D=|A|AT的行列式也被称为D的转置,记为DTDT=|AT|.

转置不改变行列式的值。D=DT,即|A|=|AT|.

由转置性质可知行列式中,对行成立的性质对列也一定成立。

对换变换

An(n2)阶矩阵,若对A进行一次对换变换得到B,则|B|=|A|.

倍乘变换

一行乘以一个倍数,等于这个数乘以行列式,|kakbab|=k|abab|.

因此,对于n阶矩阵A|kA|=kn|A|. 特别地,|A|=(1)n|A|.

两行完全相同或成比例

若行列式中有两行(列)完全相同,则行列式D=0.

若行列式有两行(列)对应元素成比例,则行列式D=0.

若行列式中有零行(列),则行列式D=0.

通过对换和倍乘的性质可证。

倍加变换

将行列式的某一行(列)的k倍加到另一行(列)上去,行列式的值不变。

由加性和其它性质可证。

分块三角矩阵

分块矩阵没有对角线法则!

A=(aij)m×mB=(bij)n×nC=(cij)m×n

|ACOB|=|A||B||AOCB|=|A||B|.

|OABO|=(1)mn|AOOB|=(1)mn|A||B|.

 

|A1A2A3An|=|A1||A2||An|.

行列式加性

|a+bc+def|=|acef|+|bdef|.

乘法定理

|AB|=|A||B|.

|A1As|=|A1||As|.

行列式的展开
|a11a12a1na21a22a2nam1am2amn|=a11A11+a12A12++a1nA1n

A11A12为代数余子式,即第一行的元素与第一行的代数余子式对应相乘再求和。

该式称为n阶行列式detA按第一行的展开式。

余子式 把第i行、第j列都划掉,剩下的n1阶方阵的行列式记作Mij,称为Aij列余子式。

代数余子式 Aij=(1)i+jMij,称为A的ij列代数余子式。比余子式多出一个符号。

引理 一个n阶行列式,如果其中第i行所有元素除(i,j)aij外都为零,那么这行列式等于aij与它的代数余子式的乘积,即D=aijAij.

A=(aij)n×nn阶矩阵,分别按i行、j列展开:

|A|=ai1Ai1+ai2Ai2++ainAin=j=1naijAij|A|=a1jA1j+a2jA2j++anjAnj=i=1naijAij

异乘变零定理 A=(aij)n×n的第i行元素与另一行j行的代数余子式对应相乘再求和等于0,即当ij时,

ai1Aj1+ai2Aj2++ainAjn=k=1naikAjk=0a1iA1j+a2iA2j++aniAnj=k=1nakiAkj=0

由行列式对换的性质、按行展开可证。

利用克罗内克(Kronecker)符号δij={1,i=j,0,ij,表示关于行列式和代数余子式的重要结论:

k=1naikAjk=δijDk=1nakiAkj=δijD

1.6.3 行列式的计算

二阶行列式、三阶行列式可用对角线法则计算。

计算数字型行列式最常用方法是把行列式化成三角形行列式。

化简数字型行列式为上三角行列式的一般步骤:

1. 用第一行将第一列的元素都处理为0

2. 先处理第1列,再处理第2列,以此类推

3. 处理完第1列后第1行不再参与运算

计算字母型行列式通常用行列式的性质,有时也用到按一行(列)展开,再利用数学归纳法和递推法。

Laplace展开

取定行列式的k行,在该k行中所有的k阶子式与对应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等于原行列式的值。

E.g.D=|1200034000123451111166831|

取定前两行,唯一取得的非零二阶子式为前两列,D=|1234|×(1)1+2+1+2|345111831|.

Vandermonde行列式
Dn=|1111x1x2x3xnx12x22x33xn2x1n1x2n1x3n1xnn1|=1i<jn(xjxi)

Cn2=n(n1)2项相乘。可由数学归纳法证。

E.g. D3=|111x1x2x3x12x22x32|=(x3x1)(x3x2)(x2x1).

1.6.4 行列式与逆矩阵

方阵可逆性

n阶方阵A可逆,当且仅当数字|A|0.

A可逆且n2时,A1=1|A|AAA的伴随矩阵。

伴随矩阵

矩阵A=(a11a12a1na21a22a2nan1an2ann),称A=(A11A21An1A12A22An2A1nA2nAnn)为它的伴随矩阵。

A11是代数余子式。

A1=1|A|AA=A1×|A|.

二阶矩阵的伴随矩阵:主对角线元素交换,次对角线元素变号。B=(abcd)B=(dbca).

|A|=|A|n1

(A)1=A|A|

伴随矩阵的性质

An(n2)阶矩阵,AA=AA=|A|E.

分块对角矩阵A=diag(A1,A2,,As)A1=diag(A11,A21,,As1).

Cramer法则

一类特殊的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公式,适用于方程个数等于未知数的个数的情况。

设线性方程组An×nXn×1=bn×1,其中A=(aij)n×n=(α1,,αn)x=(x1xn)b=(b1bn),若系数矩阵的行列式D=|A|0,则此线性方程组有唯一解:

xj=DjD.

其中Dj=det(α1,,αj1,b,αj+1,,αn)j=1,,n. 即Dj是用结果矩阵b替换系数矩阵中的第j列得到的矩阵的行列式。

n比较大时(例如n4时),一般不用Cramer法则求解具体的线性方程组,而是用(A,b)求解。

 

1.7 矩阵的秩

1.7.1 基本概念

矩阵的子式

Am×n中任取kk(kmin{m,n}),这些行列相交处的元素按原顺序重组为k阶行列式,称为矩阵Ak阶子式。矩阵Am×n一共有CmkCnkk阶子式。

子式是行列式,是数字。

矩阵的秩

矩阵Am×n的等价标准形Em×n(r)唯一确定,r称为矩阵的秩,记为r。即r(Em×n(r))=r.

Am×nm×n非零矩阵,称A中所有不为零的子式的最高阶数为矩阵A的秩,记作r(A).

Am×n为行阶梯形矩阵,r(A)等于A非零行的行数。

秩是一个自然数。

对于零矩阵,定义r(O)=0.

奇异方阵

An阶方阵,若|A|0,则称A为非奇异方阵,反之为奇异方阵。

对方阵A而言,A可逆、A满秩、|A|0A非奇异等表述等价。

满秩

r(Am×n)=m,则称矩阵A行满秩。

r(Am×n)=n,则称矩阵A列满秩。

r(An×n)=n,则称方阵A满秩。

1.7.2 几个重要结论

任意初等变换均不改变矩阵的秩。

推论1AB等价,则r(A)=r(B).

推论2Am×n的等价标准形为Em×n(r),则r(A)=r.

推论3 转置不改变矩阵的秩,r(AT)=r(A).

推论4 r(PAQ)=r(A),其中PQ可逆。

任意矩阵A的等价标准形Em×n(r)=(Er×rOr×(nr)O(mr)×rO(mr)×(nr))唯一确定,r=r(A).

求矩阵秩的方法

用初等变换把Am×n化成行列阶梯矩阵,数行列阶梯矩阵的非零行的行数。

矩阵秩的不等式

秩与分块 r(A)r(A,B)r(A)+r(B)r(B)r(A,B)r(A)+r(B)

(AB)同理。

秩与加法 r(A+B)r(A)+r(B)

秩与乘法 r(AB)r(A)r(AB)r(B)

秩与分块下三角 r(AOCB)r(A)+r(B)

证明:令r1=r(A)r2=r(B)

P1AQ1=Es×n(r1)P2BQ=En×t(r2)

(P1P2)(AB)(Q1Q2)=(Es×n(r1)En×t(r2))

r(AOCB)=r((P1P2)(AOCD)(Q1Q2))=r(P1AQ1OP2CQ1P2BQ2)=r(Es×n(r1)En×t(r2))r1+r2

秩与正交As×nBn×t=O,则r(A)+r(B)n.

逆矩阵与伴随矩阵的秩

n2An×n,则r(A)={n,r(A)=n1,r(A)=n10,r(A)<n1.

若方阵A可逆,r(A)=r(A)=n.

消去律

Am×n列满秩(r(Am×n)=n)时,若AB=AC,则B=C.